小朋友总是会对身边的食物产生好奇心
在面对未知的危险时往往无法识别
常常给家长带来“惊吓”
近日,一名4岁女孩误吞异物,家长至上饶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,经影像检查确认一枚圆形金属异物卡在食管中下段,通过胸片显示判断为纽扣电池,因其腐蚀性强,决定给予急诊胃镜下取出。
儿科消化组、麻醉科医护团队迅速响应,通力合作,成功完成异物取出术,从误食到取出仅4小时,已在镜下发现食管出现先明显的灼伤、糜烂,如不及时取出可能导致食管穿孔、甚至威胁生命。
取出电池后,患者经留院观察3日,顺利出院。
当纽扣电池不慎被吞入食管及胃中,可能会发生漏电、破裂或腐蚀现象,这可能导致食管、胃黏膜遭受灼伤、形成溃疡。在严重情况下,这些状况甚至可能引起粘膜穿孔和剧烈的腹痛。电池内的重金属物质泄漏还可能引起重金属中毒,对神经系统和肾脏造成损害,从而导致头痛、头晕等不适症状。更需警惕的是,电池若卡在食管中,可能造成气道梗阻,这将直接威胁生命安全。
一旦发现误吞了纽扣电池,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。通过X光、CT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电池的具体位置,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,例如使用内镜技术安全取出电池。同时,家庭环境中应加强防护,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儿童误吞或误食其他异物,从而避免潜在的危险。
此类病例并非个例,儿科接诊的消化道异物病例中,异物种类繁多,包括以下几类:
1.动物骨肉类:如鱼刺、鸡鸭鹅骨、肉块。
2.金属类:硬币、纽扣电池、磁力珠、瓶盖等。
3.化学物品及其他:误吞强酸强碱、枣核、玻璃。
其中,纽扣电池和磁力珠危害尤为突出,若未及时处理,可能导致消化道粘膜腐蚀、穿孔等严重后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
是否所有异物都要取出呢?
主要根据异物的大小及性质决定:具有腐蚀性、尖锐的异物、可能损伤粘膜、出现梗阻症状以及不能自然排出的异物均需要内镜下取出。
内镜处理时机
紧急内镜(2-6小时):纽扣电池、尖锐异物、引起食管完全梗阻和(或)呼吸困难、气促等气管受压合并梗阻症状的食管异物。
急诊内镜(<24小时):多个磁性异物、食管钝性异物(包括硬币)、胃或十二指肠内钝性异物直径>2.5cm或长度>6cm。
择期内镜(>24小时):胃、十二指肠及下消化道异物未达到急诊内镜处理标准的钝性异物,及其他危害较小可能自然排出的异物。
怎么样避免异物吞入
检查高危物品:
1.直径<4cm物品:纽扣电池、磁力珠、硬币、乐高积木。
2.遇水膨胀物品:吸收橡皮、膨胀玩具
化学危险品:药品、香薰蜡块、樟脑球、荧光纽扣。
3.尖锐物品:发卡、别针、牙签、破碎玩具碎片。
安全空间打造:
1.掌心测试:玩具配件>成人掌心。
2.双重封锁:药品、电池需上锁+高处存放。
3.灯光检查:每晚用手机灯光检查地面。
4.替代教育:仿真危险品训练。
误吞异物应该怎么办?
1.勿催吐和进食,避免二次损伤。
2.记录误吞异物的时间及行为细节,携带物品或外包装及时就医。
上饶市人民医院儿科于2021年成立儿童消化亚专科,4年间已成功完成近800例儿童胃肠镜检查,内镜下异物取出近百例,为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。
目前,科室已开设儿童腹痛专病门诊(周三、周六全天),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、呕吐、慢性腹泻、便血、呕血、便秘及牛奶蛋白过敏等常见问题进行优质、精准的诊治。
1
END
1
通讯员:叶振
编辑:李怡蓓
初审:陈健青 | 复审:祝宇杰
终审:程涛